返回列表 发帖
有些朋友称其为"山寨"T61P,仅指其用其它老机型改制.
非严格意义上的山寨.

TOP

呵呵,介绍的很详细,也很仔细,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挑二手机时该注意哪些东西。。不错。。不错。。

TOP

大汗淋漓=_=!!

TOP

够强,长见识了 !!!!

TOP

据说在太平洋论坛,有会员认为此机器是T23改装的,并进行热烈争论.

TOP

太强了吧,无语了啊~~

TOP

牛就一个字:)

TOP

再怎么着,山寨多少能混的过去,这有点太夸张了:(用的提心吊胆的!!

TOP

的确是好机子啊,这帖子很强悍,建议置顶,加精!

[qq]6941474 68227178[/qq]

TOP

原帖由 huifa 于 2008-7-1 21:37 发表
山寨机是啥?


    【生存全调查】 内销无利 出口红火
    怀念以前的岁月
    虽然卖场内的生意不受影响,但对于“山寨机”生产商而言,日子并不好过。“以前生产一台机器能赚几百甚至上千元,但现在每台只能赚个十几块、几十块钱。价格战打得厉害。”李志行说道。
    这个说法也被深圳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先生所证实。他告诉记者,“山寨机”链条中终端生产商的利润只占整个的10%-15%,甚至更低。“渠道商则占据了其余利润,国包商、省包商和地包商赚20%到25%,零售商则赚的最多,只要能高价卖出去,利润都是他们的。”
    许先生给记者算了算成本账,“比如3.0英寸大小屏幕的新款手机,成本在380元左右,我们的出货价则在400元多一点,每台赚二三十元。如果原材料再涨,赚得更少。”
    许先生没有讳言公司现在处境艰难,甚至有可能倒闭。他很怀恋以前的岁月:“IC芯片是MTK(联发科),比飞利浦、TI等便宜15美元左右;不用办理入网许可证,每部贴牌仅需20-30元,成本至少比国产手机低20%;而且还不用缴纳17%的增值税。在2004年,每台机器总能赚个几百元。可现在参与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更激烈,四款手机能有一款盈利就不错了。”
  有信号的地方就有“山寨机”
    国内市场生存压力增大,“山寨机”厂商们同国内品牌厂商一样,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而且都做得有声有色。“现在比较强的‘山寨机’厂商,一半生意都是走外销的道路。”李志行透露,他接触的“寨主”中,几乎都在做外单生意。“现在可以这样说,无论在欧美、中东、印度或者是非洲,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有‘山寨机’的身影。”
    从去年10月开始,陈海(化名)就一直做“山寨机”外单生意,他的手机组装厂现在每月出口量在8万部左右,“这在深圳属于中小规模,做得比较好的厂商每月能出口30万部。” 陈海现在热衷于外单生意,因为这比内销有赚头,“利润大概是国内市场三到四倍。”
    陈海第一笔外单做的是印度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在印度做贸易多年的一位温州老板。“虽然1万部量不大,但利润却等同于国内4万部手机。这让我发掘了新的市场。”现在有的厂商已经同海外小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为后者提供定制手机。
    “山寨机”在海外市场的红火也让国外厂商眼热,开始在深圳生产山寨机。“深圳有家叫强特的印度公司,就是在深圳采购配件组装成手机,然后销到印度。”李志行说。

    【历程大起底】
    一个链条“拴”着数千家“蚂蚱”
    “山寨机”凶猛,这不仅是消费者,也是品牌厂商的感觉。“山寨机”近两年“攻城拔寨”的速度惊人,弄得诺基亚、三星不停叫冤、波导夏新叫苦喋喋。那山寨机是如何占山为王?深圳又怎样成为山寨机之都呢?
  “山寨”不是小作坊
    山寨机整个产业链大致由方案商(也叫手机设计公司)、集成商(又叫终端生产商)、配件供应商、经销商构成。“一个手机的诞生流程大致是:终端商去方案商那里采购主板,然后寻找相关供应商,及做外观(ID)的公司,把所有配件集合起来组装,就是一个手机,然后走渠道。无论哪个环节,深圳都有上千家企业参与其中。”李志行介绍。
    在这条产业链中,方案商的角色相当重要。集成商想做某款手机,一般是找到方案商,将自己的构思与方案商进行商讨,决定使用何种主板。集成商从方案商手中购买主板后,后者会提供一张BOM(物料清单)表,里面包括了相关配件的供应商产品,“集成商即使自身资源不是很丰富,也可以照着表去联系供应商,采购相关物件。”
    “深圳的山寨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的。生产一两款山寨机,启动资金起码需要500万。”李志行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集成商都是由以前的渠道商转变而来,有一定实力规模,而且手里又有销售渠道,自然就走上了“寨主”的道路。“一般集成商在项目完毕后,都会举行招商会,国包、省包级别的代理商都会参加。渠道商中相当比例是温州人,他们很能吃苦而且善于动脑筋。什么机器好卖,市场需要什么,这些温州人经常一起沟通交流。”
    成本低、更新快推动“山寨机”崛起
    “山寨机”迅速崛起,首要原因便是其低成本优势。不依法缴纳相关税费、没有入网检测的成本、无需花钱研发产品、抛弃广告、品牌宣传,山寨机的成本之低自然“合情合理”。
    “‘山寨机’减掉的成本中,有些不合规,但也有些是合理的。比如品牌厂商攻击‘山寨机’不花钱搞研发,我就觉得没关系,因为联发科已经开发出MTK芯片,相当于有了‘半成品’,那么为什么还要花钱在芯片上研发呢?不过山寨机逃税,我认为应该治理,不论哪家企业都应该依法纳税。”李志行表示。
    在品牌机面前,山寨机不仅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而且它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也极快。品牌厂商推出一款产品的周期大约在半年至一年左右,而山寨机的这个周期只需40天至两个月。 在李志行看来,品牌厂商产品更新慢的原因之一在于入网检测,“光这个环节就要耗时好几个月。”他告诉记者,工信部南方手机检测中心现在已开始接纳山寨机,“一款手机只要你拿出20万就可以去检测,检测的好处是可以做五码机,五码机比三码机好卖,而且销售周期更长。但也有人怕检测时间太长,耽误产品更新速度。”
    新设计吸引眼球
    与中规中矩的品牌手机相比,“山寨机”有充满想象的创新,其集成的功能和新奇的外观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外形如赛车、香烟、手表之类的山寨机满足了不少青年人追求时尚的需求。“其实消费者买‘山寨机’原本对其质量和售后预期就低,一旦实际情况超出了预期,对其青睐也不足为奇。”李志行自己用的就是400多元买来的“山寨机”,双卡双待、蓝牙、MP4、照相、手写触摸屏等功能俱全,用了半年感觉还不错。
    记者手记
    “山寨”不是久留之地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从业人士详细叙说了山寨机为何能攻城拔寨、占山为王,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一股主要力量。但细细想来,“山寨”虽好,终不是久留之地。
    首先,从山寨自身情况而言,加入山寨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环境已经险恶,价格战越打越厉害,最终结果是“山寨”负担过重而崩溃。其实,部分“山寨人士”已意识到风险,因此欢迎监管部门介入来规范山寨机行业,此次严查高仿机,众多“山寨人士”拍手欢迎不难说明问题。
    其次,借鉴“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原理,很多人会用低廉的“山寨机”取代手中的品牌机,导致正规厂商没有办法生存。到时候,价格低、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低、缺乏研发精神的“山寨机”一统天下的局面很有可能出现。而这对于国内手机行业和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噩梦,整个行业维持在低层次运作状态,消费者很难再享受到新技术、新应用。监管部门当然不愿意看到此种局面出现,肯定会采取相应措施来规范。
    从以上两点而言,规范山寨机行业是有必要的。因此关键问题就是“山寨机”如何漂白?
    如果能从良,谁也不愿意落草。就目前情况而言,“山寨机”从良的机会是有的,因为去年手机牌照已经取消,而且工信部南方手机检测中心开始接纳山寨机。但“寨主们”仍觉得成本有点高,因素有二:一是觉得每款手机20万元的检测费用过高,二是检测周期长,影响新品推出进度。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有利益驱动,又何愁“寨主”们不从良。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通过检测后的五码机,比三码机更好销且销售周期更长,还是有不少“寨主”对检测感兴趣的。因此,监管部门不妨从这两点入手: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周期,一方面能使一大批山寨厂商漂白过来,另外这也对目前品牌厂商的发展大有益处。
无限风光在险峰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