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UMPC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发展篇

UMPC的定义
    简单来说,就是超便携移动个人电脑 (Ultra Mobile PC) 。它伴随一句经典的广告词而诞生:“想知道我在哪里吗?我在海边、我在山尖、我在地下道、我在车里、我与你同在、想知道我是谁吗?”这个概念的提出来源于Intel,微软叫它做Origami计划、intel则称它为UMPC。简单地说,UMPC就是一款安装了特殊版Windows XP Tablet操作系统的Tablet PC,但体积要小很多。一般来说,UMPC都配备了7英寸左右大小的显示屏,重量为900g左右,支持蓝牙、Wi-Fi和以太网连接,内存512MB以上,硬盘容量为30GB到60GB。根据需要,厂商还可以自行添加GPS、指纹识别、电视卡、摄像头以及读卡器等设备。

Definition of the Ultra-Mobile PC
    The Ultra-Mobile PC: Life at your fingertipsWant to easily access and use your software anywhere? The Ultra-Mobile PC combines the power of Windows Vista and the Origami Experience™ with mobile-ready technologies—to put everything you need at your fingertips, wherever you go. Flexible navigation and input options let you move through life and interact with your companion whichever way helps you get more done, more quickly. Choose between an easy-to-use touch screen, on-screen keyboard, stylus, or hardware controls.
    Ultra-Mobile PCs are small and lightweight, so you can live life on the go while staying connected, organized, and entertained. Get more done, wherever life may take you.

UMPC力压各种数码产品的宣言
    MP4在它面前算啥?想想一台mini PC能播放啥格式的视频?可以说只要通过软件,啥格式都支持了、然后再加上无线连接的配合GPS在它面前算啥?只要配合接收的头,它天然就是一个GPS设备——这在性能比它弱的PDA上都已经产生了。假如UMPC再推出标准选配附件(瞄准GPS去的)车载多媒体系统算啥?前面两项功能加起来,不就是个车载多媒体、导航设备吗?更甚至,结合无线环境+类SKYPE网络通话软件,它的更小版,甚至可以作为无线语音通讯的终端产品了。

UMPC硬件架构
    目前的UMPC产品,从其处理器类型来区分硬件架构的话,主要有两种,一种以英特尔低电压或者超低电压版处理器为主的硬件架构,代表作品有三星Q1、方正mininote;另一种是由VIA C7-M处理器为主的硬件架构,代表作品有PBJ SmartCaddie、C1 MicroTablet。而以前的UMPC产品多是采用Transmeta Coruse或者Efficeon处理器,比如Fujitsu P1000系列,SONY VAIO C1系列,更接近于现在UMPC特点的OQO Model 01+等。方正 mininote,以Intel 915GM平台,采用Intel Celeron M或者Pentium M处理器,采用英特尔处理器也好,威盛处理器也好,用在UMPC上面,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功耗,与发热量,其次是性能水平。UMPC产品因为体积小,所装载的电池受体积的限制,电池容量也相对要小,加上这几年电池技术的发展比较迟缓,因此为了让UMPC有更长的电池时间,处理器或者说整个硬件平台的功耗越低越好。


威盛官方给出的VIA C7-M与Intel Pentium M处理器的功耗比较

    威盛官方给出的VIA C7-M与Intel Pentium M处理器的功耗比较,从数据上来说,同主频的情况下,VIA C7-M处理器的功耗要低于Intel Pentium M处理器,VIA C7-M功率最低仅为3.5W,英特尔Pentium M处理器最低5.5W,Core Duo超低电压版其功率同样为5.5W。另外,在VIA C7-M硬件架构上,如果采用南北桥合一的VIA VX700芯片组,VX700的的最大功率也仅为3.5W,而Intel 945GM芯片组的最大功率达到了5.5W-6W,应该说,单从处理器与芯片组平台来说,在功耗方面,威盛平台更有优势。功耗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整个平台的发热量,他们之间是正比的关系。


威盛VX700单晶片组平台架构

在性能方面,经过国内外媒体的一些产品测评,采用英特尔平台的UMPC性能远超过威盛平台,而威盛平台仅有在功耗以及设计尺寸上的优势。从目前已上市或者已经对外公布的UMPC产品来看,采用英特尔硬件平台的产品占多数。当然,随着新一代南北桥合一的VAI VX700晶片组的推出,可能VIA硬件平台的产品会增多,目前很多厂商也都看好威盛新平台。


采用英特平台架构的主机板--SONY UX


采用威盛架构的主机板--PBJ SmartCaddie


采用AMD Geode嵌入处理器的主机板--OLPC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AMD,据国内外媒体的报道,AMD移动处理器将进入UMPC产品领域,虽然目前AMD方面仍然没有公开确认这一可能性,但是仍处于研发阶段的100美元笔记本电脑采用的就是AMD Geode嵌入式处理器,100美元笔记本电脑因为其特殊性没有UMPC之列,其功能使用的理念也与UMPC有所不同。但是,目前难以否定AMD Turion 64处理器或者Geode嵌入式处理器不会被采用到未来的UMPC当中。

    硬件架构以外一些关键性硬件技术的重点之一就是采用何种硬盘,是很多朋友都很感兴趣的,其原因是最近NAND Flash存储盘的出现,NAND Flash因体积小、功耗小、速度更快的原因,成为了UMPC产品最理想的主存储设备,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目前在UMPC当中NAND Flash存储设备很难做到普及的程度。值得我们高兴的是,在SONY VAIO UX系列里面,还是有搭载了16GB容量NAND Flash存储盘的高端机型。目前UMPC还是以1.8寸的小硬盘为主存储设备,而NAND Flash存储设备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定当成为未来UMPC的主要存储设备。

UMPC厂家百花齐放:

UMPC漫长的历史回顾:
    具备UMPC概念的IT产品在1981年就已经问世,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一款产品?

    正如上图所示,这是日本公司Epson在1981年推出的一款便携式电脑——HX 20,这款便携式电脑整机重量仅为1.7Kg,电脑用户完全可以拿起来就走,这也是全球第一款具备便携能力的电脑产品,以现在之眼光来看当年这款产品的话,这确确实实就是全球第一款具备UMPC概念的产品。

    HX-20尺寸28.4×21.3×4.4厘米,不仅有完整的QWERTY键盘、显示器、存储设备,甚至还整合了迷你打印机,同时采用的镍可充电镉蓄电池能让HX-20续航达40小时之久,而这一点正是现在的笔记本和UMPC所最欠缺的地方。

    HX-20的显示器是一个单色液晶屏,可显示4行文字,每行20个字。点阵打印机位于屏幕左侧,可打印5.6厘米款的纸张,每行24个字,打印速度每秒17个字。屏幕右侧则是可拆卸的磁带存储器,数据读写速度1.3Kbps,30分钟长的磁带可保存大约50KB数据。

    此外,HX-20还可以通过上方的耳机、麦克风接口外接磁带播放器,并有两个RS-232串行接口,速度分别为38.4Kbps和4.8Kbps,甚至还可以接上条形码阅读器。这款产品生命相当之长,一直卖到了1987年。

    老实说,2006年后推出的UMPC产品时至今日也没有相当明确的定义,传统认识中,人们只是普遍把这种能实现电脑完整功能,而体积又小于平板PC,仅用一只手掌就能把持的便携电脑统称为“UMPC”。但类似功能的产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多次出现,只是当时的PC从业者远不具备今日宣传之能事,所以UMPC概念也未能在十几年前出现。

    继爱普生HX 20之后,Poqet Computer公司在1989年又推出了一款Poqet PC,这款产品的三围尺寸只有224×110×254毫米,预装的操作系统为MS-DOS,当时Windows系统还处于极其不成熟的2.0版本。除此之外,另一家公司在同年也推出了一款三围尺寸为191×101×32毫米的便携性电脑——Atari Portfolio,与前者一样的是,这款便携性PC同样预装的是MS-DOS。

    此外,惠普公司也於1991年推出了一款名为HP 95LX的便携式电脑,不仅尺寸同前两者相近,而且同为预装MS-DOS系统。并且后继陆续推出了HP 100LX、1000CX等机型,整个系列机型之后统称为HP 200LX。以上提到的这几款机型完全符合如今对UMPC的定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称作UMPC,只是在当时并没有UMPC这个词。

    由于以上这些机型的尺寸都小于笔记本电脑,而笔记本电脑当时被我们更多称呼为膝上电脑,所以以上机型并未冠以UMPC的概念,统一被人们称之为掌上电脑。需要区分的是,微软曾于1996年提出了Handheld PC的产品概念,这种产品同样具备UMPC一样的小巧身材,但由于其全部预装了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而这款操作系统至今都算不上是主流操作系统,所以笔者认为这种产品也不能算是UMPC产品。

    当我们告别命令行主宰的DOS时代,来到了图形操作界面Windows时代后,我们发现此前并未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掌上电脑产品,逐步掀起了选购风潮。而这股热潮正是始于1996年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推出一款名为Libretto的机型,这款机型体积仅有210×115×34毫米,并且预装了当时最为热门的Windows95视窗操作系统,自此迷你型笔记本电脑研发便一发不可收拾。
随时东芝Libretto的推出,人们在惊叹于这款单手持握的迷你笔记本电脑的强大性能之时,更多PC从业者更是积极加入到单手持握型电脑的研发队伍中来,但更多是以失败而收场。更多原因在于,东芝Libretto采用了当时全球顶尖的制造技术和设计团队,并且配以东芝单独为其研发的1.8英寸微型硬盘,才打造出技术含量超高的Libretto。而当时的电脑硬盘最小尺寸只为2.5英寸,受累当时的制造技术,全球少有硬盘厂商能正式量产1.8英寸微型硬盘(当时只有东芝能够量产1.8英寸微型硬盘),因此急于研发单手持握型电脑的厂商皆受制于硬盘问题,终究未能推出正式产品。

    虽然东芝凭借此身强大技术研发能力成功推出了Libretto,但这款产品最终也落得失败收场,原因皆是缘于这款产品的昂贵售价,才导致它的叫好不叫座的结局。1999年东芝便停止此类机型的研发工作,直到2005年才又推出此类机型的改进产品。

    随着众多笔记本厂商在单手持握型电脑机型研发上的陆续碰壁和研发重心的转移,也直接成就另一种笔记本机型辉煌发展,这种笔记本机型即是今日市场中大量涌现的超薄型笔记本电脑(Ultra-Slim Notebook)。超薄型笔记本电脑概念最早出现于1998年,在保留原有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尺寸与键盘操作面积的前提下,尽量在机身厚度与重量上取得突破,以达到便携的最终目地。如今此类机型的研发厂商又以索尼、东芝等日系公司持行业之牛耳。

    随着东芝Libretto的停产,以及1998年后其它笔记本研发厂商研发重心的转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人再去尝试研发这种单手持握型笔记本电脑。直到2001年,这片研发禁区被一家软件厂商打破,这家厂商就是在业内具备呼风唤雨能力的软件巨擎——微软公司。

    2001年11月,微软宣布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合作开发一款掌上型个人笔记本电脑,这项合作的产品开发代号为“Origami”(一种日本的手工艺纸制品),这就是后来于2006年德国汉诺威举办的CeBIT2006大展上正式发布的UMPC机型前身。

    此外,针对UMPC的研发工作,微软公司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又于2004年与全美达(Transmeta)、OQO等多家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研发所谓的UPC产品(Ultra-Personal Computer)。此类产品的最终上市机型由OQO公司推出,机身尺寸仅为124×86×23毫米,处理器采用的是全美达(Transmeta)研发的Crusoe低电压处理器,并预装了微软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但此类型产品由于自身较多问题,后期被微软公司自身予以否定,时至今日我们也很难在市场中见正式零售的该类产品。

    上承下启,本页将针对UMPC的正宗研发方案“Origami”的来龙去脉予以简要回顾。此方案于2001年11月正式启动,一直到2006年4月正式发布产品,前后共历时4年半。相对其它硬件产品的研发速度,Origami的研发速度显然是过慢了,那为何会耗时这么久呢?关于各中缘由,有业内人士给出以下两种推测:其一,受制造工艺限制,X86构架难以缩减至过小的体积;其二,合作各方为自身利益考虑,研发过程一波三折,从而导致最终产品推出时间一延再延。

    针对第一条理由我们相当容易理解,而为何会有第二条之说呢?这话且听笔者为您一一道来,2001年微软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合作开发Origami一年之后,后者便在2003年将IA部门打包销售给了AMD公司。此次转手之后,微软受制于Wintel联盟的某些约定,而AMD方面则受困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处理器研发的牽絆,Origami的研发工作顺理成章的加入其它处理器研发厂商。

    随后,以上所说在2006年德国汉诺威CeBIT展会予以了证实,展会上发表的UMPC产品没有一款是采用AMD处理器,全部继而转用其它X86处理器产品,如英特尔、威盛等公司的处理器产品。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索尼公司在本届展会上也推出UX系列的迷你型笔记本电脑——VGN UX50,并且后续有UX80、90等多款机型,就当时微软对UMPC产品定义、规格界定而言,这款产品也完全称得上是UMPC。然而,由于微软同索尼在家用游戏主机领域存在竞争关系(PS2 VS Xbox),所以在当时微软并未宣称UX50同为UMPC序列产品,而索尼自己也未强调UX50为UMPC,这在当时也是相当有看点的一件事。

    在德国汉诺威CEBIT2006展会结束后,UMPC产品由此也正式进入了市场,首先正式切入市场的就是国内厂商方正,继而是韩国三星电子。此时,无论是媒体还是关注超便携笔记本(UMPC)的消费者,都对新产品抱有不小的热情。不过在经历了从新鲜到熟识、再到理性分析的阶段之后,人们逐渐发现了第一代UMPC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

    第一代UMPC产品的屏幕分辨率都不高,用它来浏览网页以及运行一些软件的时候,不能完全显示,虽然可以利用模拟变更屏幕分辨率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毕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另外,第一代UMPC产品都只采用屏幕手写输入,日常操作关系不大,但是遇到需要输入大量文字,或者需要英文,中文,字符混合输入的时候,就显得比较麻烦了。屏幕软键盘,始终是一个权宜之计,不能作为长久之计。

    最后是在配置上,由于UMPC属于新生事物,不会有厂商特意为它开发新的硬件芯片,因此它只能使用本来属于超轻薄笔记本的硬件配置。虽然超低电压版处理器,1.8英寸的硬盘都已经是同类产品中功耗最低的了,但是对于UMPC只有不到3000mAh容量的电池来说,这样的配置功耗依然过高,这也是导致第一代UMPC产品电池续航时间普遍不长的原因之一。

    就在人们普遍感觉上市的第一代UMPC产品远远没有达到自己期待之时,微软在家用游戏主机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索尼公司,却在此时将它们的VAIO-UX系列产品以UMPC的名义高调切入市场。“仿佛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索尼UX系列出现的时候有人这样评价说。的确,无论从工业设计,还是产品蕴涵的技术,索尼UX都要远远超过几个月前登场的第一代UMPC产品,正是它的出现才改变了人们对UMPC产品的认识,也一举扭转了UMPC产品的发展颓势,但索尼的风光显然让微软公司很别扭。

    索尼UX系列仅使用了一块4.5英寸的显示器,这让它机身可以做得足够小,小到能够塞到大衣口袋里。机身设计上,它突破了传统的平板样式,将滑盖式手机的理念融入到了UMPC中,为机器增加了一块键盘,这样在面对需要大量输入文字的应用时,它也不会让使用者挠头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索尼UX系列第一次将闪存式硬盘应用到了UMPC中,虽然成本增加了不少,但是新技术带来的高速体验,以及更低的功耗,却为今后的UMPC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时间阶段上来讲,索尼UX系列是属于第一代UMPC的。但是从技术以及理念上来说,索尼UX系列则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产品。这也难怪它出现在市场中之后,同时引发了一阵抢购热潮呢,抢购者更是不乏社会名流。但是当时的索尼UX系列产品也并非完美无瑕,依然使用传统笔记本架构的它在电池续航时间上终究未能获得突破。另外,使用闪存式硬盘而带来高成本,也让不少消费者对它望而却步,因此也未能大范围普及。

    随着索尼等老牌厂商的发力,UMPC市场越做越大,参与其中的厂商越来越多。正在人们猜测UMPC今后会怎样发展的时候,一年一度的CEBIT 2007开幕了,UMPC产品已经从上届展会的概念产品成长为本届大会的主角。受行业大环境影响,大批芯片研发厂商加入UMPC产品研发领域,因此本次展会上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UMPC新机型。刚刚诞生仅一年的UMPC产业,便迎来了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

    在CEBIT2007之前,UMPC产品一直都采用应用在超轻薄笔记本上的芯片组与处理器,而就在这次展会上,一些更适合UMPC产品的处理器出现了。首当其冲的还要说英特尔公司,在CEBIT2007展会上,三星公司最新推出的Q1 Ultra便是采用了一款特殊的英特尔处理器。根据三星公布的资料,这块依旧使用“Intel奔腾M”名称命名的处理器平均TDP功耗为3W,比原来UMPC产品采用的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功耗有大幅下降。在使用测试软件对其真身进行检测后,人们发现它原来是一颗Dothan核心的奔腾M处理器。

    为了降低功耗,这款全新的Intel奔腾M将二级缓存从2MB降低到了512KB,按照惯例与性能级别而言,它更应该称作赛扬M处理器。不过它又拥有奔腾M处理器才有的SpeedStep节能技术,时钟频率能够根据需求在600MHz~800MHz之间自由切换,它前端总线为400MHz,由于使用了Dothan核心,所以并不支持SSE3指令集。

    在此之前,使用Dothan核心的超低电压版奔腾M 1.3GHz的TDP功耗为5.5瓦,而最新的这款奔腾M时钟频率由于降低到了800MHz,功耗也随之降低到了3W。根据测试,当它运行在600MHz的时候核心电压又从0.828V降低到了0.812V,这时其功耗还会降低。

    正当我们认为这款新处理器将是英特尔在UMPC领域的主打处理器产品之时,在随后的北京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尔全球技术开发者大会)上,英特尔再次推出一款特别为UMPC产品开发的处理器——Intel A110(开发代码:Stealey)。据现有官方资料显示,这款处理器相比刚刚提到的超低电压版奔腾M来说,具备更出色的能耗比,并且英特尔特意为其开发了945GU专用配套芯片组,这也是英特尔首套超便携移动平台解决方案,目前日本富士通公司已经推出了采用这套解决方案的UMPC产品。

    除了英特尔公司外,AMD也在积极扩展着属于自己的UMPC处理器市场,他们并没有以主流的PC处理器为基础开发新品,而是为UMPC厂商提供另外一种解决产品。

    在CEBIT 2007展会上,一款采用AMD Geode LX800处理器的产品从索尼UX系列手中夺走了世界最小的名号。它使用的这款AMD处理器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它是2006年所推出的一款面向数字家电以及各种手持设备的处理器,它价格十分低廉,完全兼容x86架构,功耗仅为0.9W,使用中甚至不需要风扇和散热片。它实际工作频率为500MHz,根据AMD公布的资料显示,它的性能相当于主流的英特尔800MHz处理器。

    在CEBIT2007展会上,只有DIGITAL CUBE一家的产品使用了这款处理器,不过,如果在推向市场后,它的表现能够让用户满意的话,相信这款处理器将会受到更多UMPC厂商的欢迎。毕竟UMPC用户更看重的是体积、电池续航能力、性能只要够用就好,更何况采用这块处理器的UMPC产品最终零售价格也会非常便宜。

    当然,一直都以低功耗为最大特点的威盛自然也不会缺席UMPC这个产业盛宴。CEBIT 2007上,威盛超低电压版C7-M处理器也出现了,该处理器的功耗表现非常出色,相当受国际大厂青睐,除了韩国三星、台湾技嘉公司以外,以手写板产品起家的大陆汉王公司也推出了采用C7-M处理器的UMPC产品。

    威盛的超低功耗版C7-M 779(1GHz/128KB L2/400MHz FSB)的最高功耗只有3.5W,平均功耗只有0.75W,而在C4省电模式下更低至0.25W,在省电能力方面明显要比竞争对手强大许多。不过在性能表现上,則是要略遜于Intel A110处理器。




QQ:249200269  MSN:beyondsince@hotmail.com 13341088752/13391582128
丰台区丽泽桥西万丰路华堂商场旁/博扬&鸿利/IBM最新报价每日更新

现状篇

用户UMPC使用感受
    首先重量不轻。用户很庆幸买了最轻的一台UMPC,要不然根本就不能UM了。虽然从体积上,OQO 02比早期的pda 联想天玑2000还小一点,但是重量就大多了。基本上你只能双手持机器进行操作,双手持机的话,特别是用加厚电池,这个重量就还是有点重,时间稍久,就会觉得手腕有点酸。

    其次,电池时间不够。本论坛的投票,大家也看见了,正常使用标配电池在1~2个小时。即使牛皮哄哄的sony,实际使用时间也是这样。这个时间还是比多媒体pda弱一点。虽然我使用加厚电池,感觉上和我使用标准电池的dell axim 50v差不多,但是牺牲重量为代价的话,绝对是得不偿失,所以奉劝想买umpc的朋友,超过500g的坚决不要考虑。

    第三,心理上不接受。主要是这个东西价格昂贵,因此使用非常小心,不像pda,想拿出来就拿出来,也不用特别的保护。造成的结果是,UMPC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平时都是躺在包里面,严加保护。

    第四,系统反应迟钝。因为xp内容太累赘,因此系统反应绝对没有pda快。诸如pda的基本应用,UMPC绝对比不过palm的响应速度。在多媒体的情况下,有时候会超过winmobile,特别是要处理大文件的时候。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微软的东西就是垃圾。现在还要大家往vista跳!

    第五,屏幕过小。在这么小的屏幕上进行长时间操作,很废眼和累手。现在表现的最好的就是,网络浏览。而文字编辑是勉强可行。其他的图片,动画编辑功能就比较累人了,并不是说cpu吃不动,而是使用下不舒服。至于音视频播放,限于电力的不足,真的没有在行动中这样干过。当然,这些不适都可以通过外接设备来解决,也是在用户预料之中。所以为了使用习惯,这也是我使用umpc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那么,难道UMPC就是这么尴尬的生存吗?下面我要谈一下一些用户亲身的成功使用。

    所谓成功,就是是UMPC用得上,其他设备用的不爽的时候。

    1、无绳电视VOIP电话。这个是用户的02用得最成功的应用,也是使用得最多的应用。在3G电话普及以前,几乎是除了UMPC可以胜任之外,就剩下电视台可以搞定了。这是一个pda干不了,notebook动不了的场景。还好02的速度还可以,估计1010有点勉强,ux又大了一点。其他的就干不了!即使3G出来了,相信这种视频电话,打长途也是价格不菲的。

    2、GPS 应用。这个UMPC在GPS应用的方面确实通吃专用GPS和PDA的GPS得优点,甚至对notebook也有绝对优势。特别是洲际旅行,你很难找到一个全球的专用GPS。然而UMPC你想装什么GPS软件,就随你了。虽然pda也可以根据国家来装相应的GPS软件,然而PDA 的地图容量有限,你还是要找一个大硬盘来伺候它,而且PDA的运算能力,肯定不如UMPC 的。然后你可以说notebook也可以做到UMPC的功能啊!然而notebook确实移动起来体积太大了,而UMPC解决显示面积的手段也是很容易。我买了个二手的19“ LCD放在车上,看你notebook怎么跟我的UMPC嗑,反正二手的也只是1000多元人民币。到时候跟看普通地图一样大,在不爽,还可以装更大的显示器。这个notebook肯定拼不过。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UMPC可以左右奉迎?就是因为在车上UMPC根本不用担心电力。有了足够的电之后,UMPC的机动性就很突出了。

    3、商务旅行。这个应用是UMPC吃定notebook的。对于我来说,几次跨城市的机动,UMPC确实用表现优异,方便来形用。在机场上查信息,在宾馆里修改数据,在会场上演示,02给我的印象是满意!让我们看看商务旅行的特点,首先你要处理的数据,基本上准备的七七八八,然后目的地有接待方。因此,UMPC的缺点得到有效的压缩。我不需要长时间对数据进行处理,真的要长时间处理数据的话,接待方一般都有解决手段,借个显示器不是太大问题,也不用担心电力不够。而UMPC轻便的优点是很突出的。虽然你可能说,加上充电器,加厚电池,外置显示器适配器,甚至蓝牙键盘鼠标等,UMPC的重量也不轻了,为什么还能击败notebook呢?以我的02为例,加厚电池加机身 ,550g,电源适配器150g, 外置键盘鼠标,150g,加上套子1000g以下的重量。基本上只有很少超薄nokebook低于2磅。而此时的notebook假如加上充电器,鼠标,提包,肯定超过1500g,同时,体积大大超过,经常你要多一个旅行包来伺候它。这对旅行是很不方便。到了目的地,矛盾就更加尖锐了。在目的地附近旅行,你真得很不希望你的电脑就扔到旅馆。这时候你不得不扛着个1公斤到处跑,而umpc只有500g加口袋体积。这种应用充分支持我为什么要强调UMPC必须低于500g,必须小于5"的显示器。一些7“屏的ZTPC,看起来重不了多少,大不了多少,而且字体还大一点,舒服一点。这真的是一种蝇头小利,如果你经常商务旅行,马上就被你的ZTPC气疯掉了。既然你看中了UM,如果他的体积和重量不往PDA靠的话,那么牺牲了这么多性能真是得不偿失。很显然,当出现以下一种应用场景的时候,就是你不得不随身带着你的电脑的时候,UMPC就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以上是umpc比较成功的应用,然而umpc的真正杀手来自于Microsoft的策略。纵观掌上设备安装桌面OS的历史。10多年前既有跑msdos5.0的掌上电脑,那是后dos比较成熟了,结果Windows3.1出来了。后来Windows98比较成熟稳定了,ibm还是东芝也出了一个掌上电脑,可以跑win97,结果xp出来了,这个掌上电脑立马没有市场。现在xp稳定成熟了,vista出来了。不要看现在umpc的机器有很多种,然而cpu无一例外只是跑xp比较有效。q1u是个典型的例子,a110是intel最新的umpc cpu,结果其性能也只是p m800mhz左右,就算ux37cn也只不过可以运行vista,a110怎么能担当重任呢?不要说现在没有更快的cpu可选,就是有要达到vista顺畅的功能,其发热和功耗也不是umpc可以忍受的。虽然说从应用的角度来讲,win2000已经满足了要求,叫现在的umpc跑2000一定可以获得好得多的使用效果,甚至更加节电,但是目前的umpc,哪个愿意开发win2000的应用呢?结果umpc老是在性能上徘徊于低端台式机的边缘直到最后死亡。所以说到2009年,xp被淘汰后,目前的umpc就要死掉了。新的因为功耗和发热,即使出来也没有用。
UMPC生活的中如影随从
    现在打算购买(或已经拥有)UMPC的朋友呢,无非分两种。
第一种:长期在外工作,需要随身携带便携的计算机;
第二种:对UMPC超级发烧的fans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目前UMPC的拥护者大多数还是UMPCfans。但这恰恰也是商家所担忧的,他们担忧UMPC没有良好的定位,没有坚固的立足点,担心UMPC重蹈Tablet PC的覆辙,也有很多人产生了像panchavati一样的疑问,UMPC会不会有明天?在这里呢,我要说说自己的想法。

    手机呢(包括PPC),固然便携,而且今日的手机,已经进化到了智能化的时代,功能也很较齐全。不过,要拿手机跟UMPC相比的话,我看还是有点勉强它了吧!手机是能做到很多UMPC能做的工作,不过用手机炒股?上网?看电影?呵呵,也许UMPC一秒钟能做的事情,用手机要用得上十秒钟吧。受到操作系统、硬件配置等各方面影响,最终决定,手机还是最好作为通讯工具,而非网络多媒体终端,更难以与日益强大的UMPC相提并论。

    再说到笔记本电脑,发展已经很成熟,功能很强大,不过,这样强的大笔记本,重量往往会达到2KG甚至以上,3、4KG的本子也不是没有,这样重的计算机,为何还要称作笔记本呢?我认为,既然是笔记本电脑,就是要朝着便携方面发展,即NB---〉UMPC,如今UMPC不是也快出双核了吗,UMPC才出现多长时间?我们为何不向好的方面多想一想,想着将来UMPC会代替笔记本呢?

    在性能上,我们不去跟家用PC相比,因为那根本不在一个层面,我相信未来的格局将会是{家用PC+UMPC+行动电话}

    UMPC能做的事情很多,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PC,使得PC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Mobile,这将是一个趋势,一个未来IT行业发展的道路,随着价钱的下调,UMPC的普及,人们会更加看到UMPC存在的意义,因为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更多的欢乐,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网友声音:
    作为刚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的确从一出生开始就牵动着广大数码玩家的心。当我第一次看见它的时候,几乎以为我理想中的“终极移动数字终端设备”已经出现在身边了。UMPC的确是一次了不起的进步,在不改变个人电脑架构的情况下,将体积缩减到几乎与传统PDA一个等量级,不得不说是十分的令人心动,同时,还继承了触摸屏的操作方式,而如SONY的UX系列还通过滑盖内置了QWERTY键盘,在交互方式上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扩展功能也一般不差,使用最基本的USB和IEEE1394接口可以满足大部分扩展设备要求,有些还提供了视频输出接口。所以,作为一台基本的手持终端设备,我认为UMPC是合格的,不过其还是存在不少的弊病,首先将体积压缩是用牺牲性能的代价换来的,如果在UMPC上运行目前的流行软件和OS的话,我想在性能上比起笔记本电脑是有一定损失的,另外电池依然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想让UMPC保持全天在线需要强大的电力做支持,但高消耗的PC构架使本就发展迟缓的电池技术更加吃紧,所以与笔记本一样,作为“终极移动数字终端设备”来说,续航能力是其致命的弱点。

    不过UMPC的确也代表着一个发展的方向,而且其前景,是非常令人神往的。

总结优点:通用性强,软件同样丰富,体积小巧,交互方式多样,扩展性较好。

总结缺点:续航能力弱,性能较笔记本来得差,网络接入方式同笔记本电脑。

UMPC机型6大优势完全分析
NO.1 远超过PDA的配置
    即使是方正最低配的Mininote,也采用了915GM芯片组,看来UMPC产品的配置已经远远超过了口袋中的PDA了。

NO.2 出色的网络连接功能
    在网络连接方面,为了提高产品的移动性能,UMPC笔记本均内置了Wi-Fi无线网络蓝牙功能;Wi-Fi无线功能不用多说,随着迅驰技术的不断推广,一台可无线上网的笔记本已经是它的必要所在。

NO.3 大小通吃型数码伴侣
    一般来说UMPC笔记本都会内置一个多功能读卡器,可以通吃SD/MMC/MS存储卡。在外出旅行的时候将其放进旅行包里,拍摄再多的照片也不必担心存储卡被占满的问题了,再加上7英寸的屏幕,可相当与一个出色的数码伴侣。

NO.4 MP3还是MP4随你掌控
    很简单,装上你喜欢的播放软件,当你把UMPC笔记本放进背包以后,类似MP3与MP4之类的多媒体文件播放器就完全可以退休了。

NO.5 PSP游戏机
    索尼的PSP怎么样?相信不少象编辑一样喜欢口袋游戏的朋友都会大为称赞。当然,如果有了UMPC,魔兽争霸不敢说,但是装上一般的电脑游戏,比如说极品飞车等等已经完全不成问题的,再加上40GB左右的大硬盘,无数的游戏尽在囊中啊……相信在它面前,PSP也要自愧不如了。

NO.6 车载GPS导航
    国外上市的UMPC一般都会内置GPS导航仪系统。而鉴于国内的DMB应用环境还未成熟,因此目前在中国上市的UMPC产品还没有配备DMB。但随着未来DMB运营商开始正式的商业服务后,相信各大UMPC厂商会及时提供内置DMB模块的产品。
展望篇

UMPC的应用和市场定位--休闲娱乐办公,锁定高端商务
    英特尔曾明确表示,UMPC将非常适合企业白领员工使用,并且也很适合想要随时连线、观看电影或听音乐的年轻白领。从UMPC的设计理念和规格配置来看,它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潮流,在强调超便携和多媒体功能的同时,仍然注重其商务性和网络功能,力图使其成为中高级商务人士和多媒体爱好者不可或缺的贴身工具。

    UMPC尤其能够吸引一大批比较“激进”的时尚消费者。对于那些骨灰级消费电子产品玩家来说,UMPC绝对是值得期待的产品。在他们看来,无论从功能、外观和操控性方面,UMPC都使便携式电脑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它是将Tablet PC、PDA、GPS 导航、DMB TV、External HDD和Audio/Video Player融合为一体的新型产品。

    根据UMPC官方网站的介绍:“UMPC的性能足以为用户带来极佳的游戏、音乐、视频播放体验。人们需要决定是否用UMPC取代现有的各类电子消费品。”从UMPC目前的硬件配置和具体功能上来说,UMPC并不能替代PDA或者笔记本,这款产品更多的是起来填补笔记本与台式机之间的一个产品空白地带--几乎随时随地获取你想要的信息、利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聊天室或博客等手段进行通信、在旅途中以视频、游戏、音乐、图片或者电视自娱、利用监控办公应用程序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从UMPC的价格和应用来看,其注定不会是可以很快得到普及的PC产品。UMPC将自身定位于高端用户生活与商务办公的附加产品,目前,有些用户将其作为旅途中娱乐的便携设备,有些用户将其作为车载卫星导航的终端,还有用户将其应用在 Starbucks这样的休闲场所中,边喝咖啡边上网浏览资讯。

    UMPC相比于其他数字手持终端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业界Intel和微软两位巨无霸的技术支持。有了运算功能强大的硬件平台和配合默契的操作系统,UMPC就拥有了整合很多其他产品独具的功能的能力,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目前一些高端手持设备的位置,在这些领域取得领先并逐渐成为主流。

UMPC产品发展前景预测:前景美好,但价格成桎梏
    产品消费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对产品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技术与市场,要么是先进的技术引领一个新市场的发展,要么是市场的需求刺激产品的技术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从UMPC的情况看来似乎更符合前者的特点。尽管目前UMPC的市场还不明朗,但很多厂商的参与并推出产品说明UMPC的确具有一个很巨大的市场。除了面向高级白领商务人士所主宰的高端市场之外,UMPC的产品功能其实非常适合教育市场。众所周知,类似于电子词典、PDA、MP3、MP4这样的产品都是随着e-learning的新一轮浪潮“移动学习(m-learning)从专家学者的论文中进入到现实应用的阶段而逐渐流行的,而这轮新浪潮为同样是新生的UMPC也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但目前UMPC的高昂的价格又会令众多教育用户望尔止步。

    但事情也有乐观的一面。曾有人预言,智能手机将取代笔记本电脑,这是因为目前智能手机的功能愈发的强大,各种网络通信及多媒体功能也一应俱全。但笔记本本身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UMPC的出现就是对那个宛若空中楼阁般的预言最强有力的回击。UMPC的发展方向是:功能丰富化,产品尺寸逐渐小型化。除了个人办公、娱乐、游戏等作为超便携性的个人终端之外,网络应用的挖掘是未来UMPC的重要方向。其次,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核心处理器和内部构造会有更大的发展,UMPC的尺寸会在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情况下进一步“瘦身”,携带的方便性会更好。

    因此,UMPC推广和发展的唯一门槛就是售价过高,如果价格能够随着出货量的增大而降下来,相信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QQ:249200269  MSN:beyondsince@hotmail.com 13341088752/13391582128
丰台区丽泽桥西万丰路华堂商场旁/博扬&鸿利/IBM最新报价每日更新

TOP

以后大家都拿个UMPC上街,那时候看见那小黑的是不是像现在街上看见个拿大哥大的

TOP

umpc定位模糊,想要流行却限定了其主体用户
所以近期发展不大。

想要入主流,还要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成本之高,没有哪个厂商想去当这个大头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