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IBM笔记本与珠峰极度体验

—知道王勇峰吗?

  —你说的是那个大胡子吧。

  这段对话同时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登山的王勇峰名气不小,很多人对他有所耳闻;二是这位名人很容易在人群中被认出来,络腮胡子就是他的标志。

  王勇峰的办公室安置在一座废弃的厂房内,装饰很少,只在两面墙上搭出了几层黑色的格子,上面搁着书籍和杂物。办公桌上的摆设更丰富一些,有纯黑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书、本子、签字笔、不锈钢勺子、搪瓷缸子……

  最具特色的当然是办公室的主人大胡子,他的身上带着一种日渐稀缺的气质:笑容实实在在,底气很足;握手也是结结实实,毫不敷衍;谈起话来,有啥说啥,很少拐弯抹角;说累了,就端起搪瓷缸子喝口水润润喉咙。有人会说,出生在内蒙古的北方男子理应如此,可是如今“都市美男”越冒越多,哪里还看得出什么南方北方。

  王勇峰最近获得了一个IBM评选的“我T我酷”奖,这个奖主要授予那些使用IBM T系列产品尝试顶级创新活动及挑战极限运动的最酷炫用户。“只有IBM笔记本才和我相匹配”,他也因此欣然接受了最新的IBM T42笔记本电脑作为纪念。

  工作在海拔6500米王勇峰其人,1983年加入国家登山队,成为职业登山运动员;曾三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并于1993年和2003年两次登顶;曾登顶七大洲的最高峰;现任国家登山队队长。

  登山是一个危险的运动项目,异常恶劣的环境和变幻莫测的天气状况都给登山者带来了太多的困难。“如果能够体验生与死的选择,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也会为此改变。”为了这种极度体验,王勇峰决定在大学毕业后去做一名职业的登山者。

  经历了20年的职业登山生涯,王勇峰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气质:坚强、勇敢、宽容和大度,这些都是他当年所仰慕的登山教练的人格魅力。为了登山运动和培养队员,王勇峰要坚持每天6小时的训练,学习包括气象学、医学、登山装备和食品、以及训练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而最近几年,王勇峰携带的高科技装备也一次比一次多,从海事电话、GPS定位系统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在去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王勇峰第一次带着笔记本电脑登山。那台IBM T40笔记本电脑跟随王勇峰“攀登”到了海拔6500米的高度,有幸成为了世界上工作地点最高(飞机客舱内除外)的笔记本电脑。

  和登山者一样,他们的笔记本电脑也要有“强健的体魄”,必须结实。因为登山者的笔记本电脑不可能躺在一个舒适的专用包装中,它要和其它登山工具一样,挤在登山者空间有限的背包里;要和登山者一样忍受严寒、暴风、颠簸和跌撞。

  那一次到达海拔6500米的笔记本电脑不只IBM T40这一台;但是由于严寒和缺氧,其它的笔记本电脑都无法开机,当然没办法工作。虽然登山者对笔记本电脑非常爱护:在睡觉时,队员会把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卸下来放在睡袋里,用体温保护电池度过寒冷的夜晚。即便如此,依然会有笔记本电脑在高海拔地区失效——就像人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登上那么高的山峰,笔记本电脑也是如此。

  据说,IBM笔记本电脑采用APS主动硬盘保护技术,可以让硬盘在工作状态下,具备一定的抗震和防摔的能力,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产品发布会上,IBM的工作人员还真的摔过笔记本电脑。在山上时,王勇峰没法给IBM T40配上一张哪怕最为廉价的桌子。荒郊野外有的只是岩石和砂砾,王勇峰就用手头的东西在石头上垫一下,搭个简易的桌子,然后就在上面摆好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有了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帮助,王勇峰可以随时记录当时的攀登情况,从数码相机中下载照片,及时存取资料。在5000米的大本营里,王勇峰还用ThinkPad通过已布置好的无线网络和总部联系,报告攀登进展。如果这样的桌子不幸垮掉,笔记本电脑就会摔个趔趄。当问王勇峰是否摔过他的笔记本电脑时,他说:“不小心的磕碰总是有的,没出什么大问题,但哪里舍得故意去摔。”在受尽了登山过程中的种种磨难后,IBM笔记本电脑终于得到了王勇峰的认可和赞赏。IBM笔记本电脑确实结实,适合一线工作的王勇峰使用;再有一点,就是IBM笔记本电脑的外观设计,颜色纯黑且外形庄重,“你们看,我的办公室也是用黑色装饰的,IBM放在这里很合适。”

  充当娱乐角色在王勇峰登顶的七大洲最高峰中,非洲的乞力马扎罗算是一座比较容易攀登的山峰,它也因硬汉作家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而闻名于世。1998年冲顶乞力马扎罗峰前,王勇峰和队友本打算在顶峰多呆些时间,捧一把乞力马扎罗的雪,浪漫一下。但没料想登顶时遭遇恶劣天气,没法在顶峰逗留,很快就下撤了。在明信片上,冰雪覆盖下的山峰总是流露出一副宁静而美丽的景象。实际上,这些地方充满着危险,登山者不得不全神贯注于脚下的情况,很少有精力去顾及身边的美景,所以这项运动可能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枯燥。即使在大本营的帐篷里,登山队员也会因为雪域高原的恶劣环境而感到不适。在过去,他们很少有娱乐活动。

  现在的登山队员就比前辈要幸福很多,他们起码可以在帐篷里用笔记本电脑消遣一下。有的队员在临行前下载了大量的网络小说,用来在晚上头痛失眠的时候打发时间;有的队员带着DVD,在寂寞的时候看好莱坞大片解闷;有的队员则喜欢打游戏,但不知道在缺氧环境下,他们的游戏技艺是否能够保持。

  而对于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来说,带着笔记本电脑更多的意味着工作。在大本营作休整时,他会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再做好下一步的登山计划。在有无线信号的高度,他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所在山峰的天气预报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王勇峰希望,如果每个地方都可以无线上网,那对登山者来说将再便利不过;如果笔记本电脑可以再小再轻一点,它也就可以被带到更高的地区。

  王勇峰对通讯设备也在变得更小更轻深有感触。1988年,王勇峰第一次使用海事卫星通讯设备,那时候的设备有四吨重,占满了整个帐篷;1993年,海事卫星通讯设备体积大大缩小,重量也减轻到半吨;现在的海事卫星电话体积更小,与笔记本电脑相仿,但它的重量依然不轻,也许将来会变得更轻巧一些。这些通讯设备给登山者的后勤和救援带来了保障。

  除了通讯设备,数码相机也是登山者经常携带的物品,它一般藏在队员的防寒服里,以保证电子设备处在可以工作的温度下。在高海拔地区,数码相机在离开人的身体后,就只能工作一小会,最终会因为严寒而停止工作。这时,传统的胶片相机就体现出它的优势,因为机械设备要比电子设备更加耐寒,它也因此可以被带到更高海拔的地方工作。

  通讯和导航设备的加入,似乎让登山运动变得更安全了一点,民间组织的登山活动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对业余选手来说这项运动的危险系数并没有大幅度减小。所以王勇峰想建立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以规范正确的方式指导业余爱好者的登山活动。这个俱乐部已具雏形,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就叫“极度体验”。王勇峰认为,人们的观念正在日益转变:“老一辈登山队员讲的是征服高峰。现在,我们不再说谁征服谁,人和山能够和平相处,能让登山者安全上去,再平安下来,这样才最好。”他认为,在这样的观念下,人们将会更多地体验到登山过程中的乐趣,而不仅仅是感受登顶时那一瞬间的荣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