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联想第一季利润同比增长11.8倍收购IBM PC成功(ZT)

联想第一季利润同比增长11.8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13:57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日最新消息,联想今天下午发布了第一季财报,由于商用PC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倍,远远超过分析师预期。
  财报显示,在截至6月的第一财季,联想净利润达668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1万美元增长11.8倍,远远高于此前路透财经调查的分析师3200万美元的平均预期。本季度销售额为39.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每股盈利0.78美分(基本)及0.74美分(摊薄)。毛利率为14.9%,比去年同期的14.3%略有增长,比上个季度减少0.3%。截至6月30日的净现金储备为13亿美元。
  地域业绩
  -2007财年第一季度,联想来自于大中华区的营收为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9%。联想在大中华区的PC销量增长速度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联想来自于美洲市场的营收为11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9%。联想在美洲市场的PC销量同比增长15%。

  -联想来自于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市场的营收为7.55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9%。联想在EMEA市场的PC销量同比增长22%。

  -联想来自于亚太市场(不包括大中华区)的营收为4.96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3%。联想在亚太市场的PC销量同比增长12%。
  产品分类业绩
  -受中国区销售额增长及亚洲发布的消费产品推动,联想笔记本业务仍为营收的最大来源。第一季,笔记本出货量同比增长26%,合并营收为21亿美元,占第一季总营收的53%。
  -台式机营收同比增长20%,总量及营收均出现双位数增长,合并营收为17亿美元,占总营收的43%。
  -联想成为中国第四大手机生产商,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合并营收为1.13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叶柳)

收购IBM PC两年之后,联想终于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2007年8月3日联想发布财报,在截至6月的第一财季,联想净利润达6684万美元,是去年同期521万美元的12.8倍,远远高于此前路透财经调查的分析师3200万美元的平均预期。离开6年,联想终于长大成年了!

   6年前离开工作了四年的联想闯荡江湖,是感觉联想失去了九十年代末期突飞猛进,感觉联想发展已经到了极限,计算机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5%,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个人的发展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05年初听联想的同事说起要收购IBM PC部门,感觉有些不可能,后来与一位跨国公司的老总谈起此事,对方更感觉不可思议,毕竟蛇吞象的故事不是每天都在发生,不过传言不久联想收购IBM PC消息便公之于众,作为中国公司收购跨国公司业务,联想不是第一家,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家,但到联想收购IBM PC部门为止,甚至到现在都鲜有成功的先例,TCL收购汤姆逊电视、收购阿尔卡特手机部门导致公司的全线亏损,公司也变成了ST TCL,明基收购西门子搞得申请倒闭都受到限制,据说现在连“明基”这个品牌都可能放弃,可见中国公司收购跨国公司业务遇到的挑战有多大。

    本来在联想的几位朋友希望借助收购IBM PC部门提高股价之际出手期权,可惜收购IBM PC两年内联想的股票大多数时候在2-3块港币之间徘徊,可见资本市场对联想收购IBM PC部门均持谨慎态度,毕竟小小的联想要完全消化IBM PC部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收购之后的艰难也证明了资本市场的预计,记得联想收购IBM PC之后不久,遇到以前的同事,谈起双方的文化融合和地域差别均感到工作的压力,一位负责研发的主管甚至每天只能休息6、7个小时,原因在于中美不同的时差,每天晚上都要在九、十点钟召开电话会议,公司及环境逼迫大家必须学好英文,虽然当年在联想工作的时候英文一般,但与许多同事比较起来还算优秀,真不知道这些同事是如何跨过语言这一关的,只是知道许多同事都被派到了海外就职,现在见面英文水平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可能身外联想之外的人士很难体会联想人的艰辛,看着联想负责供应链的负责人连为联想成功付出汗马功劳的刘军都被迫暂时离职,可以猜到这几年公司的调整有多大,也能知道杨元庆作出这种决断时有多么的艰难,不过终于在收购两年后实现了全面盈利,说明联想已经跨过收购的阵痛期,进入全面繁荣的轨道。

    84年成立至今已经17年,对于人生来讲也该成年了,联想17年的奋斗,终于用一份优秀的业务奉献给来年的成人礼,相信柳传志会开心,联想的同事会开心,国人也会开心。

    联想终于长大成人,祝联想一路走好。

TOP

“什么们”,这个说法目前业内挺时髦的。比如郭德刚们,或者陈绍鹏们。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杨元庆与戴尔们,这群重新出山的PC大王。



前几天写过一篇《联想少帅》,对联想的涉及只是蜻蜓点水。还好联想从来不缺新闻,就有了补充的机会。最近听到两传闻,一个是联想分拆为商用与消费两总部,一个是ThinkPad与联想业务合并。托一位内部的朋友打听,说第二个没啥价值,倒是第一个在傍晚就有了进展。



于是,就有了这篇《联想新成立消费板块杨元庆将亲自挂帅》。联想集团CEO阿梅里奥向全体员工群发了邮件,新成立了消费单元,由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亲自挂帅领军。



联想国际化之后,最值得媒体回忆的总是每季度财报之后的记者QA环节。2月1日听联想财年三季度财报,听来听去没有亮点,就感觉杨元庆有点不满。有了不满,也就有了后来的变革。



杨元庆是一个优点与缺点都很明显的人。缺点是言词内敛,不善表演,优点则是作风硬朗,果断坚决。为了把这个有点口吃的中科大高才生打造成联想一位灵魂人物,柳传志与他的联想团队花了很多心思。



记得看到TW论坛转载一篇报道,详细叙述了包装杨元庆全过程,看得目瞪口呆。去年年底,我看到了杨元庆。他专门从美国回来,出现在联想的年底答谢会上。穿一身浅色西服,站在海淀剧院偌大的舞台中央,照着稿子念,还是有点紧张。



舞台喜剧《逗地主》结束的时候,演员向台下扔花,一束花砸中了杨元庆的肩膀。当时他在观众席的中央位置,正准备起身离去。我站在距离他不到十米的地方,刚好目击。有些事就如被花砸中肩膀,是那么不可避免;就如有些人对杨元庆的崇拜,不受任何元素的阻拦。



傍晚时候,电话跟Gartner中国硬件市场首席分析师叶磊聊。他说,杨元庆重新出山,其实下了很大决心。是什么是让一个已退居幕后的人,狠下心来重新抛头露面?叶磊先生没点破,我认为是客观形势,或者说是压力。



42岁的戴尔都能重出江湖,43岁的杨元庆没什么理由就那样提前隐居。戴尔不多说了,我对他根本不熟。一个记者好朋友挺佩服他,上次到上海总想找机会与他合影。当时他提醒说,看看戴尔是不是显得衰老了。后来也是他发现,戴尔才42岁。



男人40,狼虎年华。

TOP

联想:你真是难为了陈绍鹏



初次采访联想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是在2005年的年底,绍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随和、思维的清晰和敏捷,两年后,笔者再次随主编采访绍鹏的时候,除了上述给笔者初次留下的印象外,绍鹏更是平添了几分成熟。是呀,联想这两年的国际化征程,作为所谓联想国际化大后方的中国市场,绍鹏承受了太重的使命和压力。毫无疑问,正是联想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和利润率的保持,才得以给联想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来去开拓艰难的海外市场。



其实人们更多地是去关注联想的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因为那里是惠普、戴尔的老家,如果能在北美市场有所建树的话,对于国际化联想的士气鼓舞和外界对于联想国际化进程的评价好坏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把联想的PC业务分为国内和海外两块的话,笔者认为,联想的国内市场已经倾其全力,当绍鹏已经将国内的市场营销做到了刷墙的地步,联想你还指望绍鹏去做什么呢?再看看我们联想的海外市场在做什么呢?



首先是Think笔记本一连串在笔者来看颇为失策的举动。其一就是宽屏的推出。按照联想的定位,Think应该是主打高端商务市场,所以Think的用户应该更多地在海外市场,或者说是在北美市场,不知道务实的海外用户是否会向中国的用户一样追逐所谓的潮流而认可宽屏(从目前的Think产品线的宽屏比例看,宽屏并不多,这是否证明了上述笔者的推断呢)。如果说宽屏Think的推出带来的实际市场利益并不多的话,但其所产生的对于Think品牌的负面影响却要大得多。就联想推出宽屏Think在国内的反馈来看,至少是毁誉参半。所以在海外市场的评价也不会太高。其二就是将Think的价格低端化,使得Think和国内自己的联想笔记本的定位产生不必要的重合,尽管联想中国声称二者仍旧有不同的定位,但从用户的角度,肯定有重合的感觉,这不仅影响了Think的清晰定位,还会间接影响到联想自己笔记本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其二就是在宽屏之后,Think皮革版的发布。既然联想已经决定不面向大众市场(7万元人民币的售价谁能接受),那为何还去着力去宣传,还特意为其作了网站,这一行为再次引发用户对于Think品牌的质疑,一方面是在国内市场将Think低端化,扰乱联想自己的笔记本市场,另一方面又以天价宣传Think,但实际的商业利益不大(即使在海外市场),实在不明白联想推Think皮革版的用意。但至少对国内用户再次造成了困惑。



第二就是海外市场的开拓依旧乏力。尽管联想宣布其第四财季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全面的盈利,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联想海外市场的困境。在欧洲市场,ACER的优势依旧明显,北美市场戴尔仍把握着市场第一的位置,而惠普则凭借着其在海外市场的频频发力,连续几个季度占据全球PC市场第一的宝座。反观联想,其主掌海外市场的所谓“戴尔帮”的表现的确令人失望,笔者始终不明白的是,既然联想是想将在中国成功的“双业务模式”复制到全球市场,为何在其海外的领导层中却逐渐淡化中国自己土生土长的领导,难道真的像联想所言,他们更了解海外市场吗?至少从目前的情况下,联想非但没有达到以毒攻毒(引进戴尔的相关领导来对抗戴尔)的目的,反而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商业模式的复制绝非是引进几个所谓的“本土”人才就可以达到的,而暴露出联想对于国际化认识的肤浅。



第三就是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联想将面临更大的提战。近日惠普和戴尔的种种举动,说明其在中国市场的力度和对联想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同时说明联想的海外市场并未给惠普和戴尔造成压力(否则他们不会有那么大的精力来冲击中国市场)而Gateway的进入,尽管短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所谓“不咬你而恶心你”的说法对于联想来说也很不爽。再看国内PC厂商,据称近期会有比较大的整合出现,届时,联想中国的优势将会受到削弱,况且联想中国市场的增长肯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触底,联想中国的压力可想而知。



业内认为中国市场是联想的大后方,为联想的国际化提供后勤保障。其实笔者认为,用东线(国内市场)和西线(海外市场)来相容目前联想的国际化更为妥当和更有紧迫感。因为目前联想在国内和海外市场都面临着压力,只是国内的压力相对小些。但由于联想西线上述策略的失算,使得东线为其承担了相当的压力(市场、舆论等),但联想需要记住的是,如果联想的西线迟迟不能发动有效攻势的话(给惠普和戴尔造成有实质性冲击),东线的资源(份额、利润、资源等)迟早会被耗尽或者遭到削弱,而令本来还算稳固的东线被对手偷袭。到那时,东西两线都出现缺口的时候,联想国际化战役的胜算在哪里呢?



联想真的要感谢陈绍鹏,他尽管主要负责中国区的业务,其实已经在极大地承担和缓解联想海外市场的压力,希望联想的海外市场争口气吧,即使不能为联想中国分忧,至少也不要再出现上述的添乱了,不要再给绍鹏以更大的压力,因为联想中国已经尽力了!

TOP

看过了,不知道联想是不是请的中国的会计师啊

TOP

白给我我就要!

TOP

原帖由 jimmyfei 于 2007-8-4 16:10 发表
看过了,不知道联想是不是请的中国的会计师啊



应该是高盛!


要是中国的会计事务所,绝对无法上市。


我这样是不是没有幽默感!
看了很久,终于决定加入了!

TOP

呵呵,支持联想阿,国货阿,走好

TOP

公布后为什么股价还是跌啊?

TOP

自豪,自豪啊!

TOP

返回列表